今天,阅读素养已成为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会阅读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鼓励家长朋友们引导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习惯。
即将于5月在北京、上海跨城举行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邀请到国内外济济一堂,将专题探讨阅读素养话题。今天分享论坛嘉宾朱永新先生的文章,先睹为快哦!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新阅读研究所名誉所长。
教育存在着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楼越高,基础越需要牢固。教育大厦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教育存在着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从教育发生的各种场域来看,家庭无疑是教育的基石。从教学采用的各种方法来看,阅读无疑是教育的基石。
关于阅读,我曾经讲过几个基本的观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拥有美丽的精神家园;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共同的价值。
我也一直主张:
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我一直对新教育的同仁讲,我们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们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实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
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于家庭,我常思考,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是的,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也太欠缺好的教育了。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还需要更多探索。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教室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教室。教室和家庭紧密相连。一间好的教室,一定会吸引父母的全力参与。父母的教育素养也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经常跟很多老师讲,孩子来到你的教室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征,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已经形成。有一些孩子的基础已经很好,你只要继续呵护他,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滋润,让他发展得更快。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矫正,而这种矫正,有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时甚至需要矫正的正是父母。因此,无论面对哪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一定是残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家庭好了,教育也就好了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阅读与家庭两个基石,本身又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家庭基石。因为,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播下的。在《朗读手册》一书的绪论部分,有一首诗《阅读的妈妈》,其中有这样一段: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如果在进入学校以前,孩子就已经热爱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全力践行。
哪些大咖将出席“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美]Jon Mills 哈佛大学前亚洲中心运营总监、哈佛大学驻亚太地区代表
胡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
[英]Thomas Hayton 麦克米伦全球教育集团亚洲区总监
滕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
[美]John J Liu 美国日内瓦文理学院教授、中国关系学术总顾问,纽约私立中学校董
苏凇 北京师范大学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红川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学系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研究所所长
田敏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常务副校长
朱燕 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执行总裁、海淀国际学校校长
张正之 上海市知名特级校长、上海上师初级中学校长
[加]毛克非 上海上实剑桥总校长、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博士后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老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社部编教材编写组成员
陈采霞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咏梅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
冉维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助理兼留学服务中心总经理、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前新华社驻伊拉克战地记者、共青团青年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张哲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牛津大学法学硕士、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英国政府志奋领奖学金”与“中国牛津学者奖学金”获得者、“中国牛津学者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商务部欧洲司欧盟处处长、中国驻欧洲使馆外交官、美国高盛集团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