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近期工作的经历,南京新航道老师逐渐体会到一个关键,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不仅需要按时按量完成备课任务,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
我认为对于学生的需求,身为老师必须非常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用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
一般来说,所有学生学习英语都有一个动力(Motivation),这个动力的来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途径,不过我们主要可以把动力的来源分为外在来源(external)和内在来源(internal)两种。
外在来源可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动力来源,在我看来外在来源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对于考试成绩的需求,对于学校的追求,同龄人给的压力(Peer pressure),家长给的压力以及对未来就业及薪资的渴望等等。
而内在来源一般可能会体现在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学生身上,比如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或者希望自己能够更有竞争力。
而外界的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动力,比如教室温度是否适宜,当天的天气是否舒适,甚至身边的同学是否可以愉快相处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对于学生的需求非常敏锐,并且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那么为什么了解学生需求可以非常大程度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觉得有个成语说的非常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更偏好的教学方式,所以如果老师能够了解到每个学生更需要的学习方式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比如有一些学生,对于词汇量的需求比较大,那么上课的时候就可以从词汇入手,把重要的词汇串联成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快的记住他们应试需要掌握的词汇。就听力这一门学科而言,每一个学生的诉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学生有着很扎实的词汇功底,在补充词汇时会发现他们基本每一个单词都知道意思可是一听录音就不知道整句话在说什么了,这时候就需要给学生锻炼听力的语感以及帮助他们辨别连读吞音等connected speech的规律。
甚至在听力课时,我们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一些词的口语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本身读这个词的时候就是错误的,那么他听到正确读音的时候有很大概率是反应不过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
比如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更感兴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便于在课堂上通过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快的判断题目的正确答案或者进行有效的联想和预测。我在上课时发现有几个学生,词汇量很不错,听力的反应速度也很好,但是一遇到关于各种不同城市的名字及拼写就会露出绝望的神情,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所幸就在听力课堂中穿插一节地理课吧,毕竟对于世界上各大城市的名字和拼写在考试中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了,帮助他们在这种微小的题目上正确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